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| 联系我们
新闻中心
热门资讯
行业新闻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
共享农业的土地和模式问题
发布时间:2022年12月14日 浏览:1321 次


        事实上,一直就没有“乡村旅游”的单纯说法,有关机构提“乡村旅游”,原本是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”的一个复合型概念。
        这一提法说明了所谓乡村旅游本质上离不开休闲农业。如果硬要说乡村旅游,可简略之“乡村休闲”,毕竟概念反映了产品和发展路径。
        乡村休闲或者乡村旅居及乡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。当然,凡事没那么绝对,乡村休闲未必适应中国偌大区域内的全部乡村,也未必适合未来发展的各个阶段,否则,就没有因地制宜、因时而变和因市而导。
        譬如:即便现在的西北地区,有些城镇乃至中心城市,城市休闲尚且发育不全、发展不足,人们刚刚步入城市化生活不久,并没有产生类似大都市对生活、工作乃至健康的压迫感,何来乡村休闲?
        乡村振兴首先是城乡融合,包括一二三产融合、资源与市场融合、生活、生产、生态融合,等等,既如此,共融必然共享,这就是共享时代的额来临。
        换言之,城市非城里人的城市,城市资源农村人当然可以共享之;乡村也非乡里人的乡村,城里人有人才、资金、技术,当然可以下乡共建共创,况且,单靠当下乡村老弱病残,乡村振兴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的。
        对于“共享”这个词,大家早已不再陌生,比如共享单车、共享雨伞、共享汽车、共享充电宝等等。它们的出现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,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。随着“共享”的概念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,“共享农业”也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引擎、新动力。


共享时代需要重新定义农业


        所谓共享农业,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,以使用权分享为特征,整合海量分散化的涉农资源,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农村经济总和。
        共享农业也是共享农村或乡村共享经济,即通过共享的方式发展农业、农村。理论上讲,所有的涉农资源都可以被共享,不管是闲置的资源还是优质的资源。
       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内涵:其一,共享农业是要利用互联网对农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,是农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。其二,共享农业是进入到信息社会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农业生产经营的玩法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。其三,共享农业也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、新思维,就是用分享经济的思维去看待农业、发展农业。有了共享农业的思维,你会发现现在所说的农业,或者我们将来面对的农业跟过去已经不是一回事了。


        共享农业可以分成两大类别:一是将农村拥有的资源共享出去,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,让农村资源发挥更大作用、创造更大价值;二是将农村发展急需的资源共享进来,即通过共享的办法吸引社会上的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经验等投入到农业、农村发展中来。即通过共享的办法吸引社会上的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经验等投入到农业、农村发展中来。


农业是分享经济最值得期待的风口


       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要发展分享农业?
         首先是需求强烈。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;现代农业新业态对农业资源提出了新需求;信息不对称带来优质农产品供需脱节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是供给充分。大量分散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。比如大量分散的、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或者是涉农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了吗?当然没有。
        再次,就是发展分享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,可以说分享农业即将迎来新的爆发点。从技术上看,网络、数据、智能手机、移动支付、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支撑分享农业的发展。在文化基础看,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。从资金条件看,许多人认为互联网资本市场在2016年进入寒冬,但让人吃惊的是分享经济领域去年的风险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30%。换句话说,资本对于分享经济的热度一点都没有降温。
        此外,国家的战略已经明确把分享经济作为一个重点,相信共享农业会收到更多关注。


        “共享农业”模式,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财产,资源或者信息,与用户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。
        通过“共享”,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,增加资源的利用率;另一方面还能让经济效益最大化,农业资源共享后,发展特色农业(家庭农场、农村合作社、民宿、农家乐等),比原来的资源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出几倍,甚至几十倍。
        同时,分享农业对于农产品供给侧改革非常有帮助,对于农村脱贫致富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全面建设信息社会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。

将文章分享到:
返回
上一篇: 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
下一篇: 农业全产业链,到底如何打造?
首 页| 关于赣鄱| 新闻中心| 规划案例| 服务项目| 赣鄱团队| 学术成果| 诚聘英才| 在线留言| 联系我们
手机:15907083377(24小时直线) 电话:0791-83962886 传真:0791-83813243 邮箱:jngh2011@163.com
版权所有 © 2014 江西省赣鄱农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ICP备14001890号 技术支持:新派南昌网络公司